2018.07.16 寫給要來英倫留學的你:10 件我希望當初可以「早點知道與理解」的事情

寫要給來英倫留學的你_01.jpg

寫給要來英國(尤其是倫敦)留學的你:

由於筆者目前讀的是研究所,所以有些處境和建議,對研究生可能會比較受用,但也有些通則,或許也能幫助到其他非碩士的留學生。

首先,你得意識到,時間會過得飛快。

當你還在計畫要去哪玩時,一學期已經過去了;當你還在計畫要更認真念書時,另一個學期又過去了;當你意識到已經要交論文時,已經是快要畢業的時候了。所以,不要覺得一年很長,時間比你想得還要短很多。

網路上有太多過來人分享來英國念書的心得、經驗以及要打包的東西,作為一個去年連衛生紙隨身包都扛來的人,我沒有什麼資格介紹如何打包。你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待在英國的時間,斟酌需要的東西,留學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自己做功課。

我在去年 10 月抵達倫敦,開始在英國皇家中央演講戲劇學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主修劇場創作(Advanced Theatre Practice),接下來要和讀者們分享的,是我這 8 個月以來的心得,整理成以下 10 個重點──這些都是我很希望當初可以早點知道、卻不完全理解的事情,也許可以給你作個參考:
 
一、你看很多歐美劇,不代表你能無障礙融入

試著認真感受每一個人,不要帶有任何預設、任何文化期待。

有意識的理解文化衝突,不要預設自己看了很多歐美劇,已經熟悉歐美文化,就可以(或應該)無障礙融入歐美文化。此外,也不要用文化衝突的眼鏡,放大檢視與每一個人的相處,矯枉過正。

但當然,若真的遇到種族歧視,即使非常微妙,也要清楚而且合理地讓對方知道你不舒服,解釋你不舒服的原因是什麼。有時對方不一定是有意識的歧視,依照我目前為止有限但普遍的經驗是,很多時候歧視是下意識的,比方看到亞洲面孔就認定英語一定不好,不管你講得多標準,他們耳朵就是聽不進去。但可以的話,盡量不要預設對方一定是故意的。

二、文化衝擊在所難免,不必一味「委曲求全」

承上,不要委屈自己,因為外國人絕對也不會讓自己委屈。很多時候,與外國人溝通會產生誤會,說不定只是因為文化差異,而有不同的地雷,你也可能被踩到地雷,或是踩到別人地雷而不知道──這些都需要學習和理解,但實在不須「委曲求全」。

當發現雙方有不愉快的情緒時,試著先理解對方真正的意思,說不定只是誤會。溝通比單方面的胡思亂想要重要許多,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了解對方的感受,也分享自己的感受,對彼此都是一個成長的最佳機會。

三、在異國,更要把心態調適到「不卑不亢」

不需要覺得英國比較好、台灣比較差,試著察覺不一樣的地方──誰在哪方面發展得比較好,不需要批判,而是感受那個不同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四、先別急著出去玩,該辦的優惠不要「省」

跟未來同學聊聊,先把所有好康優惠都辦好:英國的地鐵牡蠣卡、國鐵卡、學生藝術卡、你偏好的劇院會員卡、25 歲以下的所有學生優惠、30 歲以下的熟齡學生優惠、常去超市的會員卡、常去藥妝店的會員卡,先不要急著出去玩,做點功課,就可以輕鬆省下不少錢。

此外,學校如果已經幫學生建好臉書社團,藉著這個話題也可以跟同學混熟,或是知道誰很熱心、誰很疏離。

五、讓家人放心,你也才能安心

把握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讓家人放心的送你出國。每一個出國的機會都不是理所當然的,經常需要整個家的支持。向家人說聲謝謝,告訴他們你會照顧好自己(即使你不一定做得到)。多學幾道台灣菜,真的想吃的時候,就算有些食材不一定買得到,也可以用相近的取代,社交活動時也用得上。

圖/王顥燁 提

圖/王顥燁 提

六、你的目標是什麼?──記住「沒有笨問題,只有不敢問」

想清楚自己在乎的是異國生活經驗、學術成績、還是拓展視野──當然可以不只是這些、也可以全部都是,盡可能提早做好準備。

我念的是戲劇創作研究所,一直以為實務是最重要的,經過一學期才發現老師仍然強調實務必須與學術框架一起討論。本來以為自己不在乎成績,後來發現自己在乎得要命,一個月的假期沒有出去玩,專心寫報告,最後成績極速進步,才發現自己不是不會,只是不知道,悔不當初。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可以有機會想清楚,在學期初就先跟老師問清楚,不要怕問出「我的目標是想要好成績,可不可以建議我如何做到」這種問題。遇到好老師就會建議你如何作研究的書,和看似非常基本你卻不一定知道的學術論文須知。不要覺得只有你不知道所以你很笨,你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然就不需要來學了。

更何況,每個國家做學術研究的方法或要求也不見得一樣,你的老師應該可以理解作為國際學生的你,提出相關的問題。如果老師告訴你,怎麼會連這個都不知道,不要退縮,讓老師知道教會你是他的責任,而你也正是需要他的經驗與專業,告訴你可以如何做到最好。

七、英國「居」,大不易

有宿舍最好,沒有的話,找房子不順利不是你的問題,是英國的問題。我幾乎沒有遇到過在倫敦找租屋處十分順利毫無怨言的人,幾個歐洲同學或澳洲同學,即使到學年中後期,還是經常為住處煩惱。

不要為此焦慮,這很正常,最壞的打算是去住 Airbnb 或青年旅館,牙一咬,你就可以撐過去的。小心任何糾紛,我總是相信人性本善,但人性還是同時很黑暗的,要學會保護自己。

八、 英國看牙「貴鬆鬆」,身體健康最重要

誠如換日線作者安妮寫過的這篇文章,標題開宗明義提醒你的──在英國,沒有那個荷包可以牙痛;說到牙齒,請先確保自己牙齒和眼睛都健健康康。養成良好保養習慣。牙科和眼科即使找國家醫療服務(NHS)的醫生仍須自費至少第一次檢查二十鎊左右。了解自己如何保健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圖/王顥燁 提

圖/王顥燁 提

九、課堂討論:英文能力不是重點,內容才是王道

課堂上不要因為英文不夠好就保持沉默,說出重點和你的想法,才是英國教育裡最在乎的事情。不要害怕不同意別人說的話,也不要覺得對方不同意你就是討厭你──因為你們不同,你的意見才顯得珍貴。

願意付出耐性聽你說話的人,要好好感謝與珍惜;若有人不願意聽你說話,那是對方的修養,你不需要為他們找理由──「一定是我英文說得不好」、「我沒辦法讓人感到有趣」。重點是把你的意見表達出來,告訴同學你的同意或不同意他的原因是什麼。

沒有想法的時候,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是就放過自己一次,沒想法也是一種想法。但根據我的經驗,若沒想法的狀況太常出現,通常是因為書讀得太少,去翻翻書看看專家都怎麼說的,就會慢慢找到自己的想法。

十、不要安於舒適圈,但也不必「太刻意」

不要太常窩在家裡或講中文的舒適圈裡,但也不用硬要跟能夠說中文的人講英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留學故事,每一個經驗都是好的,很多時候重點不是哪個國家,而是你遇到什麼人。即使你遇到講中文的人,每一個講中文的人,生活背景也不見得都一樣,如果講中文是雙方都最舒服的狀態,何樂而不為?同理心不會因為語言而改變,社交的重要性也不會。你絕對需要安排自己獨處的時間,但多交朋友總是好的,畢竟出外靠朋友。
 
這是我經過這大半年倫敦求學的生活後獲得的感想,如果一年前的我可以知道這些事情,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經驗,但經驗沒有好壞,有差異的世界才精采可期。假如我上述的經驗跟你的經驗完全不同,那很好,我們就可以互相分享,你不需要跟我一樣。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王顥燁 提供

資料轉自: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