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矽谷機器人營學員:台灣學校充滿書呆子 美國不一樣

矽谷機器人.jpg

文/華章琪(桃園市私立新興高級中學資訊科三年級乙)

這次到了矽谷與Montavista High 的學生交流,發現與臺灣學生最大的不同在於自我的獨立及對於學習的熱忱,這並不是因為人種的關係,像是我們的主題是機器人,分為兩組,一組是程式設計,另一組,也就是我們這組,就是負責手工,而帶我們這隊的leader是一名華人,在與他的互動中,我發現他很有對於自己專業的知識,並且會想出別的方法來解決眼前的問題。也有華人女生在我們這隊,她們在幫我們介紹機器人及構造時,發言鏗鏘有力,談吐與台風甚至比男生還大方,與台灣女生的扭捏不同。

美式教育下展現的就是一種獨立,超齡的成熟,這是跨越種族的,即便同為華人,但二者間的差別顯而易見。在與他們談天時,特別聊到了美國的教育方式,他們早上七點半上學,下午三點五十準時放學,採取的是選課式,若所選課程已上完即可回家。只選少數課程的學生,大多數是因為要回家自己讀書。他們的教育鼓勵實作,寓教於樂。

而反觀台灣的填鴨式教育,雖然一樣是早上七點半上學,但放學時間卻最晚到了八、九點,每日每節都要小考大考不斷,不及格放學還得留班補考,但這種方式所產生的影響便是學生開始作弊,因為及格了放學就能趕快回家,而被留下的同學也只是死背,只想一次通關,考完隔天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完全只是為留而留,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產生的反效果已成為學生的日常:每逢小考,書本一定打開放在大腿上準備「作答」而不是真正考驗自己的知識,作弊已成了學生間最不可或缺的交流之一,考試只是一種「記憶力測驗」。

再說教學方式,老師通常只是照著書本、講義上的例題上,講了幾段課文便說:這一個公式一定要背起來,考試會考,並且在實習課應該要去實驗課程所學的時間拿來繼續紙上談兵,每天的目的就是背、背、背,及準備考證照,若隨機問一名學生為何選擇這科時,得到的回答大都是「爸媽叫我來的,我也不想讀」或「我也不知道,因為成績不夠啊!」

學習已經成為了一種被扭曲的觀念,家長總是認為將小孩子丟進補習班,學校,自然而然就產出了一位博學多聞的人才,但理想與現實是天差地遠的,家長往往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興趣與期望,若孩子選擇的被認為沒有前途,便會百般阻撓;再看美國,即使小孩子長大想當清潔工,爸媽也會感到欣慰,因為孩子懂得為社會付出。

台灣的教育已經成為了「貝多芬」,大學人人能上,最高學府充斥著書呆子,除了成績以外一無所有;抑或上了大學,便好像到了遊樂園、聯誼場所,教授上課學生在底下嘻鬧,所選的課偷懶不去上,這是多數人的態度。在台灣,只要付得起學費就能上大學,幾乎稱得上「16年國教」,好像不讀大學就會被認為輟學生。但即使是大學生,到了社會卻可能只領22K,因為台灣教育只重視成績,而不管你的專業,分數就會說話,使書呆子,死讀書滿街都是。

美國大學不吃這一套,你要申請入學,首先你必須要在某領域有特別傑出的表現,因為考滿分,世界上多的是,但要台灣75級分的高材生解釋讀書所學為何,大概只是因為讀書就有工作,被灌輸的觀念就是分數高工作隨我挑;但在美國,缺乏專業等於沒用,多高學歷都沒有人會錄用你。許多知名的成功人士,因為在其中所學已不足提供他們的知識所需,大學輟學,進而自行創業,像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微軟創辦人兼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然而在現今的台灣社會,已逐漸失去了當年眾多的人才,有才的人往海外發展,不願留在台灣,如今台灣剩下的只有政治惡鬥,不被承認的地位及日漸失去的民心,但是我在美國看到的是對未來的希望,那裡的學風自由,每一位學生都對未來抱著期望,對自己專業的熱愛及接近成年人的成熟穩重,這些正是臺灣大多數學校缺乏的,這些都是我親身體會感受出來的。學生來學校不是只來交男女朋友或玩鬧,而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在努力,台灣傳統教育還會拿著皮鞭逼你吞下這一大坨的課文,甚至不解釋道理從何而來,就是死死的記下,甚至學生自殘案件層出不窮......我真心的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可以適性發展,不要讓父母的期望,成為小孩子的負擔。

文章來自: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