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0 從平安夜到Boxing Day,英國人的聖誕假期怎麼過?

諾亞留遊學 從平安夜到Boxing Day,英國人的聖誕假期怎麼過?.jpg

英國人過聖誕節,就如同我們過農曆新年一樣熱鬧,可以想像全國各地聖誕燈飾早在 10 月底已上掛,11 月初進行點燈儀式的瘋狂狀態;在車水馬龍的大城市中,也不難發現各式折扣、聖誕市集紛紛出爐,大家紛紛出門逛街,大買聖誕節禮物。

然而在聖誕節這段期間,除了有聖誕派對、聖誕老人發送禮物以外,到底英國本地人是怎麼過節的?餐桌上會出現什麼?BoxingDay 又是什麼意思?

趁著佳節即將到來,在此把連續兩年與英國家庭過聖誕節的經驗,在這裡一起分享給大家:
 

平安夜不圍爐,大家一起血拼去

英國的平安夜,就像我們的除夕夜一樣,大家團聚在一起,為新年的到來做最後準備──比較不一樣的,是英國人多半會利用這天一起出門做最後採購,而我們是全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我們一行人在簡單的晚飯過後,一起去了鎮上做最後採購。只見整個商業區人滿為患,大家紛紛在購買親友的聖誕禮物或聖誕燈飾,我和朋友及其他家人也分道揚鑣、各自採購,只見朋友要付帳時,還先偷偷摸摸地看看妹妹們在不在附近,不想破壞明天的驚喜,大家摩拳擦掌,準備明天的「拆禮物活動」。

睡前我們在客庭的火爐旁掛好巨型聖誕襪,留下了聖誕樹輕輕敲著頌歌禮讚的節奏,大家各自早早上床睡去,於是平安夜就這麼平靜地度過,直到隔天早晨的陽光灑在我臉上──噢!是聖誕節耶!我居然睡到八點。

聖誕節這天,好玩的來了!

一走出房門,先被一袋禮物絆倒。禮物包倒出來有吃又有玩非常有趣,沒多久大家也都起來了,便全部聚集在客廳拆禮物。

用完早餐後就要準備午餐了!兩次和英國朋友渡聖誕,吃的都是「聖誕午餐」(晚餐則通常各自和家人共享),整個上午我們都聚在廚房,翻食譜分配工作。

諾亞留遊學 從平安夜到Boxing Day,英國人的聖誕假期怎麼過?2.jpg

英國的「聖誕節大餐」,傳統上幾乎少不了的食物有:

英國「聖誕節大餐」吃些什麼?

第一當然烤肉──有些家庭烤火雞、也有家庭料理烤鵝,還有人會烤火腿,通常都要烤個 4 到 5 小時以上才會全熟;配料則幾乎都會有烤迷你馬鈴薯、球芽甘藍(Brussels Sprouts)香炒培根、紫色高麗燉菜(Braised Red Cabbage)、蜜汁芥末火烤防風草(parsnips)及胡蘿蔔。

英國人非常喜歡醬料,吃什麼都要沾一下,這次「參與手工製造」的醬料就多達三種:麵包醬(Sourdough bread sauce)──製作這個醬料時會先把麵包浸泡在牛奶裡,這個部份有點倒胃,不過吃起來竟驚為天人,看來也不可小看泡爛麵包的威力;蔓越莓果醬(cranberry sauce)──這裡的蔓越莓果醬不是拿來塗抹於麵包上的,沒錯當然是搭配著烤肉一起吃下去,這種清甜醬料配上鹹膩烤肉,對於大部份可以接受「放糖滷肉」的台灣人來說,應該是挺受歡迎的吃法。

另外就是平日餐點也不可少的肉汁(gravy)、還有搭配餐後甜點用的白蘭地奶油(Brandy butter)。

我的這家朋友比較特別的,是爸爸曾在印度行醫多年,所以英國爸爸特別製作了印度咖哩取代一部份的傳統菜(如威靈頓牛肉、炸魚薯條等),英國媽媽則頻頻提醒我:「我們一年就只吃一次如此豐盛的一餐啊!」

飲料方面,一定要有熱紅酒(Mulled wine):熱紅酒是英國在冬天時,尤其聖誕節前後常見的熱飲,它添加了一些香料以及柳丁片月桂葉等,和紅酒一起溫煮,喝起來微甜的香氣熱紅酒,就是有要過聖誕節的氛圍啊。

聖誕節甜點(Christams Pudding): Pudding在英式英語中,泛指「甜點」的意思,也就是美式英語的"dessert",台灣人很容易把它和「統一布丁」的「布丁」聯想在一起,點餐時看到蛋糕類甜點送上來,會急忙問怎麼不是「布丁」?──這是許多人剛來英國時,都會碰到的語言差異。

傳統的聖誕節甜點(Christams Pudding),是一種深褐色半球型狀、有著大量乾燥莓果的「超甜蛋糕」──乍看之下,還有點像台灣傳統宴席上出現的,上面擺滿甜豆裝飾的「桂圓紫米糕」。

只見英國爸爸在切蛋糕前先灑上些白蘭地再點把火,整個蛋糕便燃起了淡藍色火焰,非常壯觀。

另一項傳統小點心「百果餡派」(Mince Pie),也是英國必吃的聖誕節點心──從十月底就可以在各大超市見到它的身影,它有著如葡式蛋塔的外型,內餡採用和聖誕甜點雷同的乾果餡料,頂端舖上星型麵皮做裝飾。

這兩樣傳統甜點真是爆甜到難以言喻,暗藏的卡路里,也實在很適合在冬季的零度氣溫裡消耗。

聖誕節的活動有哪些?

聖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s):這是英國一項非常傳統的活動,拉炮是用紙捲製成、極似長型糖果包裝,通常在擺盤時會一起被放在餐具的位置,大家享用完大餐後,便是小遊戲的開始──我們每個人得抓著拉炮的一端,同時「一二三拉!」然後傳出「碰」一聲巨響──此時會有個紙製小皇冠、一個小禮物及一張字條從拉炮裡蹦出來。

我得到了一只開罐器,根本不喝酒的我於是和朋友交換了迷你保齡球組;字條是一組字謎,或者笑話之類的,大家輪流分享自己抽到的字謎,接下來就是其它小遊戲的開始,非常適合吃飽喝足後做的小活動。

到了下午三點,是英國特有的聖誕節重頭戲:女王演講時間(Queen's speech)。這項傳統從 1932 年喬治五世開始,以廣播的方式傳送給全英國人民。到了 1957 年電視愈來愈普及後,首次聖誕節電視演講,則由現任君主伊莉莎白女王二世開此先例。

演講內容,則不外乎反思今年英聯邦發生的重大事件,及對未來的期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當年女王聖誕演講的首播。

入夜以後,就是拆禮物的「重頭戲」──沒有錯,在聖誕節這天,許多英國親友整天都在互送禮物、拆禮物中度過。

這大概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混亂的時刻了!所有禮物全擺放在聖誕樹下,朋友家共有四個兄弟姐妹,爸媽親戚手足間互送的禮物,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個人至少也有十個大小箱子要拆──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就在拆禮物聲及驚喜的歡笑聲中渡過。

不難想像,從 11 月的時候起,我的這群英國朋友,就一直在煩惱買禮物的事,還有人到了平安夜還不忘補著採買。心裡忍不住默默想,「還是送紅包比較實際,畢竟省下了很多腦力啊。」

Boxing Day,原來不是購物狂歡節

聖誕節隔天的 Boxing Day,是眾所矚目的「瘋狂購物日」。

然而我的英國朋友們,卻帶著我跑去 Ely 踏青──英國媽媽說,這才是他們在 Boxing Day 這天會做的事。

Boxing day 在傳統上的意義,其實是早年到了這天,雇主會準備一大箱食物、禮金、布料等,送給員工作為聖誕禮物,犒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所以才有「Boxing」一詞的由來。

然而接著,它逐漸轉為運動、踏青等戶外活動,這和我們在大年初三以後會做的「走春」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忙碌的一年結束後,一家人總算相聚在一起,便透過吃吃喝喝、戶外走跳來維繫感情。

早年英國貴族在這天,還會舉辦盛大的狩獵活動。現在則像是賽馬、踢足球也是很常見的 Boxing Day 活動。

而不意外的,隨著商業活動越來越頻繁,因為這一天大家多會出來踏青,於是城市和鄉鎮中的商家,便會開始趁機做促銷活動,久而久之,也就成為現在大家等待的「購物節」了。

這天,我們選擇了 Ely 這個位於劍橋東北方的小鎮,它真是個適合踏青的好地方。對我而言,雖然住在倫敦兩年多,但最想念的仍是鄉村小鎮──連綿不絕的山坡或者廣闊的平原,在冬季濃霧中若隱若現,是怎樣也不會令我厭倦的美景。

時光飛逝,回顧完去年的聖誕假期,眼看如今再一個星期就是今年的聖誕節了。

喜歡過聖誕節的讀者朋友們,如果想來個「英式」聖誕節,不妨上網找找這些英國傳統菜的作法,給自己體驗一個不一樣的聖誕大餐吧。

參考資料:
女王演講新聞:What time is the Queen's Christmas Speech 2017 on TV, and what is going to be in it?
Boxing Day:Boxing Day in the United Kingdom
聖誕餐參考食譜:Christmas sauce recipesComplete Christmas menu: Classic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Jin hsieh 繪
資料轉自: 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