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0 走進德國電視台,完成無數「第一次」(一)──「今年,就是你最年輕的一年」(下)

撰文:Laney Lin 林芳穎/韓妹不吃泡菜

前文:跨出舒適圈,那些歐美朋友教我的事──「今年,就是你最年輕的一年」(中)

前面鋪梗了這麼多,2018 年的重頭戲終於要登場!2 月底申請上德國主辦的亞洲記者交流計畫之後,立刻到荷蘭旅遊 13 天,於是一回國就在準備出國事宜。中間歷經了與主管以及家人的懇談,一度卡關差點出不了國門,直到 4 月底搭上前往歐洲的班機,還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我真的要去柏林兩個月了嗎?」

密集的德文課程之後,展開媒體實習

ckeditor-5c2c557519940.jpg

(左)泰國自由撰稿人 Sirinya Wattanasukchai,(右)德國明鏡週刊記者 Ann-Kathrin Nezik。圖/Laney Lin 林芳穎 提供

先談談這個交換計畫的內容,第一個月我們亞洲記者有兩週的密集德文課,一週的東德城市巡禮深度考察,第二個月會有四週時間到德國媒體交流實習。其他參與計劃的另外 5 位記者,3 位是德國記者,分屬 NDR 公共電台廣播、《明鏡週刊》以及《柏林日報》,亞洲的另兩位記者,一位是泰國的自由撰稿人,另一位是香港明報記者。

3 天的密集教育訓練要先自我介紹,請專家演講當代新聞媒體遇到的挑戰等等主題,之後大家各分東西,德國記者前往亞洲的南韓、日本以及香港,我被分發到德國的私人電視台 WELT,香港及泰國記者則是到不同的平面媒體。

這兩個月說起來真的非常精實,雖然我在台灣已經學過一年半德文,但口說能力很弱,一對一教學的老師很看得起我,給我 B1 程度的課本(註:歐語分為 A1、A2、B1、B2、C1、C2 等六個等級,B1 算是接近中級的難度);我後來才發現:環境真的會促使人急速成長!

這兩週密集課一共 10 天,一天約一小時,每天教新文法新文章,回家作業多到有次寫完都凌晨了,總時數看起來不多,但卻真的磨練了我的口說能力,甚至能和老師全德文對答簡單的問題,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ckeditor-5c2c51ba351ed.jpg

我在柏林歌德學院的德文老師 Jan。圖/Laney Lin 林芳穎 提供

第二個月的電視台實習,更是讓我意想不到的收穫良多。第一天自己照 Google Map 找到地址,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去報到,沒想到同天還有另外 3 個實習生(剛畢業 20 多歲小我非常多)。

第一天必須學習電視台使用的內部網路以及剪接軟體,第一位講師以全德文教學,看到我一個外國人,好心地講完德文後再用英文複誦一遍,但趕進度的時候只好略過,幸好我旁邊的實習生是一位英德混血兒 Emily,主動又親切地幫我翻譯解說,當時對我來說真是有如天使下凡!相較之下另外兩位德國人不太搭理我,使我做好了「德國人本來就比較冷漠」的心理準備。

WELT 電視台,第一個亞洲實習生

第一天結束前,行政人員領我到 4 樓新聞中心,到了一個正在開圓桌會議的地方,和其中一位長相溫文儒雅的男性長官交談了一下。

「你好!我是 Johannes!」對方親切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原來他就是整個新聞部最大的總編輯!「我正在開會,晚一點會過去找你。」結果這一等等了兩個小時,直到晚上 6 點該下班的時刻,Johannes 終於再度出現。「抱歉!我今天行程很滿,一直開會到剛剛,我們到旁邊坐下來聊吧!」

我拿出了我的筆電,展示已開啟的 Power Point 檔案:「我來自台灣三立電視台,負責國際新聞,有時出國採訪,這是我去宏都拉斯和總統的專訪片段,這是我和瓜地馬拉第一夫人的合照.....」當然也不忘加一段背了好幾次的德文版自我介紹,希望讓總編輯對我印象深刻。

「哇你走遍世界各地,比我們還要國際化!」總編輯看了我的 Power Point 後驚艷不已,後來才知道這是 WELT 電視台,第一次接收亞洲記者當實習生!他們之前雖曾拿到我的履歷,但是並沒有深入瞭解,於是一點期待都沒有。

看到我過往的經歷,總編輯和我說,「你想在這四個星期做什麼,我們都全力支援你,我可以支援你出機採訪,也可以讓你參與我們的製播流程,重點是『你想做什麼?』我們必須好好討論這件事。」

那一天我們相談甚歡,聊了半個多小時,臨下班前,總編輯告訴我隔天是德國太空人格斯特(Alexander Gerst)要再次登上 ISS 太空站的大日子,他們一早就會實況轉播,如果我有興趣,他可以安排我到副控參觀。即便我在台灣的電視台已經有了 10 多年經歷,對我來說棚內作業不是新鮮事,但我仍很興奮也很珍惜這個在異地難得的機會,一口答應!

隔天準時到了新聞部,沒見著總編輯,問了一下旁邊的人,立刻幫我推開副控室的門,讓我坐在裡面看他們連線 Live 作業。之後總編輯又領我到攝影棚,讓我坐在裡面看主播直播實況。

和台灣不同的是,我發現棚內沒有真人攝影師,而是機器手臂來回調整攝影機的位置來轉播,而德國主播播報不花俏的方式,也讓我印象深刻。我拿出台灣電視台的新聞直播片段和總編輯討論,台灣多半喜歡主播站播,在電視牆上講解新聞,沒想到他看了之後覺得這個點子很不錯,也考慮參考這種方式來播新聞。

多年記者生涯,第一條「德文新聞」

實習的第二個星期剛好是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世紀見面會,由於我和總編輯說了我會韓文,或許可以幫上忙,但因為時差的關係,川金會在德國時間的凌晨發生,因此幫助不大。

總編輯仍看重我的能力,和我約了清晨 6 點提早來 stand by。當天上午他人還沒有出現在辦公室,就先以簡訊聯絡我,有沒有興趣幫忙寫一條金正恩的人物側寫,講解他的肢體語言,他會請一位同事輔助我。

當下既興奮又緊張,立刻著手找資料和畫面,以英文寫下文稿,再請同事幫我翻譯成德文,接著進剪接室幫我過音,前後花了一個小時,順利地在上午 11 點播出這條新聞。

看到成品打上我的名字,還被主播唸出來,真的好感動啊!我在德國電視台,也是我記者生涯的第一條「德語新聞」,就這樣播送到全德國,內心真的是激動不已!

下文:走進德國電視台,完成無數「第一次」(二)──「今年,就是你最年輕的一年」(下)

執行、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2018 Asia Fellowship 的記者們)Laney Lin 林芳穎 提供

文章轉自:換日線